出海反面教材:非洲小国驱逐中国高管,抢夺中国酒店

娱乐平台开发商
栏目分类
你的位置:娱乐平台开发商 > 新闻动态 > 出海反面教材:非洲小国驱逐中国高管,抢夺中国酒店
出海反面教材:非洲小国驱逐中国高管,抢夺中国酒店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1:31    点击次数:154

从称兄道弟到反目成仇,从互利共赢到资产剥夺。

在西非小国尼日尔,中国企业20年的投资布局在一纸政令下轰然倒塌。

3名中国高管被驱逐出境,一家服务华人的四星级酒店被勒令关停,这场突如其来的打击让人猝不及防。

当军政府以'维护国家利益'为名,对在尼日尔深耕多年的中国企业挥起大棒时,一个惨痛的海外投资教训正在上演。

说起非洲,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都是贫穷、落后和动荡的画面。

而位于西非的尼日尔,恰恰印证了这样的印象。

这个国土面积广袤的内陆国家,却深陷贫困的泥潭无法自拔。

用数据说话,这里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足700美元,放眼全球都是垫底的存在。

更令人心痛的是,这片土地上的教育状况令人揪心。

七成人口生活在文盲的阴影下,而女性的境遇更是艰难,只有可怜的7%识字率。

简直是让人感叹:21世纪都来临了,怎么还有如此落后的地方?

贫穷并不是尼日尔最大的问题。

这个国家最大的顽疾,是持续不断的政治动荡。

自从1960年独立以来,军事政变就像一场反复上演的戏码。

大型军事政变直接导致政权更迭的就有四次之多,简直是非洲政变史上的"常客"。

最近的一出戏,还是在2023年7月上演的。

总统卫队突然就不干了,嫌弃原总统巴祖姆不够给力。

于是一个叫恰尼的将军带着人马,二话不说就把总统给抓了起来。

这位将军也是雷厉风行,立马宣布成立过渡政府,自己摇身一变成了新总统。

从那以后,尼日尔就处于军管状态,政令朝令夕改,让人捉摸不透。

这种朝不保夕的政治环境,对经济发展的破坏力可想而知。

投资环境极其恶劣,本土企业举步维艰。

外国投资者更是望而却步,生怕一觉醒来资产就被收归国有。

这不,我们的中国企业就撞上了这样的糟心事。

军政府一上台就开始打着"维护国家利益"的旗号,对外资企业虎视眈眈。

这让人不禁感慨:在这样一个政治制度不健全、法律体系不完善的国家,任何投资都像是在悬崖边上起舞,随时都可能坠入万丈深渊。

就是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国度,中国企业却看到了机遇。

2003年,中国的石油企业带着满腔热情来到尼日尔。

那时候,大家都憧憬着这片处女地蕴藏的巨大商机。

二十年间,从原油开采到管道运输,再到石油提炼,中国企业在这里打造了一条完整的石油产业链。

说实话,这份成就真不是一般企业能做到的。

想想看,在基础设施几乎为零的非洲内陆,建起现代化的石油开采设施。

那可是要从零开始啊,连一根螺丝钉都得从国外运进来。

为了让项目顺利运转,中国企业可是下足了功夫。

三家石油企业通力合作,犹如三根柱子撑起了整个项目。

一家负责石油开采,一头扎进荒漠中找油源。

另一家主攻原油管道运输,愣是在崎岖的地形上铺设出生命线。

还有一家专注原油提炼,让黑色的原油变成能用的石油产品。

这不是一般的技术活,更不是一般的投资魄力。

光有生产设施还不够,员工的吃住问题也得解决。

2015年,一家四星级酒店在当地拔地而起。

这可不是普通的酒店,而是专门为石油企业的员工打造的"温馨之家"。

在非洲这种地方,能住上这样的酒店,简直就是莫大的福利。

想象一下,在烈日炎炎的非洲,下班后能回到一个舒适的房间。

有空调,有热水,还有可口的中餐,这在当地简直就是"开了挂"的待遇。

中国企业的到来,不仅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。

更重要的是,为当地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。

从普通工人到技术人员,一大批尼日尔人在这里找到了体面的工作。

说句实在话,这些企业可是当地经济发展的"顶梁柱"。

但是,做企业嘛,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。

有人说中国企业的本土化程度不够。

比如工资差距的问题,外籍员工确实拿得比本地员工多。

还有人说财务数据用中文记录,本地人看不懂。

这些问题确实存在,但也不能说是什么大毛病。

毕竟,技术和管理能力的差异摆在那里。

再说了,没有这些中国企业,谁来投资这些高风险的项目?

这场持续了二十年的合作,却在军政府上台后突然变了味。

新官上任三把火,这把火竟然先烧到了中国企业的头上。

军政府一上来就放出豪言,要确保矿产和石油资源收入最大化。

表面上说是为了国家利益,其实就是看上了这块肥肉。

石油部长奥马鲁更是不客气,今年2月就撂下了狠话。

说什么要制定新计划,把炼油厂的高管位置都换成尼日尔人。

还说要调整工资标准,抱怨本地员工工资太低。

用他的话说,外籍员工的工资可是本地员工的整整6倍。

更有意思的是,他还专门吐槽会计和财务数据都用中文记录。

这话说的,怎么感觉像是找茬儿呢?

评论员易卜拉欣·巴纳也跟着起哄。

说这些中国高管"无视"当局要求。

说白了就是看不惯中国企业赚钱。

这种说法,怎么听着那么耳熟?

仿佛在其他地方也看过类似的剧本。

事情很快就发展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。

三位中国高管,就这样被驱逐出境了。

多年来兢兢业业的工作,在一纸命令面前显得如此苍白。

更过分的是,那家服务了中国员工多年的四星级酒店也遭殃了。

当局给出的理由是"歧视性做法",说什么禁止其他国籍人员进入。

还说什么财务违规,报税作假。

这些指控,说实在的,听着就觉得有点牵强。

其实谁都明白,这不过是一场赤裸裸的资产掠夺。

当初引进外资的时候,可不是这么说的。

那会儿可是承诺了各种优惠政策。

现在看到项目有利可图了,就开始翻脸不认人。

这种行为,说好听点叫政策调整。

说难听点,就是典型的"卸磨杀驴"。

一场发生在非洲的投资噩梦,为中国企业敲响了警钟。

在'走出去'的过程中,企业不仅要看到机遇,更要警惕风险。

选择投资目的地时,政治稳定性、法律制度健全程度、政策连续性等因素都应该被放在重要位置。

否则,再大的商机也可能在一夜之间化为泡影。


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

Powered by 娱乐平台开发商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